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章玲玲副教授课题组发现肠癌诊断新型分子标志物SIRT6
2019-03-29 16:52  

近期,医学检验系章玲玲副教授课题组关于结直肠癌发病及抗药机制的研究取得新进展。在诊断学领域顶级期刊Theranostics(SCI, IF 8.537)上发表了原创性研究论文“SIRT6, a novel direct transcriptional target of FoxO3a, mediates colon cancer therapy”2019 DOI: 10.7150/thno.29724.

本研究揭示了SIRT6是人类结直肠癌潜在的新型分子标志物,以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章玲玲课题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参与细胞凋亡和Akt信号通路的蛋白质,可以作为早期研究结直肠癌的标志物)。聚焦于探究SIRT6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抑癌作用及其转录调控机制,首次发现SIRT6为新的Akt/FoxO3a下游,并深入细致的研究了FoxO3a对SIRT6的转录激活机制。

作者指出,结肠直肠癌是世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治疗日趋受到挑战。美国结直肠癌发病率(第三)高于我国(第四),但死亡率却在逐年下降,归功于早期筛查及确诊(随着生活习惯及饮食方式改变,结直肠肿瘤高发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也已进入结直肠癌高发行列。40岁以下的年轻人患结直肠癌的比例进一步上升。而早筛查早治疗则至关重要。)最常用的筛查试验是基于DNA技术的结肠直肠癌粪便检测,并结合结肠镜检查。但许多人发现较晚或畏惧侵入性肠检,导致不能早期确诊。 “因此,非常需要可靠的生物标志物用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

研究人员利用50例来自临床的病人及健康人样本比较分析,发现与正常组织相比,人类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称为SIRT6的蛋白质表达下降。他们还发现这种蛋白质的活性受Akt/FoxO3a的调控,活化的SIRT6去乙酰化下游促存活蛋白启动子的组氨酸,抑制促存活蛋白转录,导致癌细胞的凋亡和肿瘤生长抑制。

                                               

该研究表明Akt的异常激活及SIRT6的低表达与结肠癌发生及抗药性有重要关系,并发现SIRT6可作为潜在的结直肠癌分子靶标,有助于深入了解小分子靶向Akt药物治疗的分子机制,为靶向SIRT6药物开发及联合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湖南大学生物学院和厦门大学分子影像暨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的团队也参与了这一研究。这一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创委基础研究项目等研究基金支持。


上一条:我系医学检验实验中心被评为2018年中南大学实验室建设优秀单位
下一条:我系获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关闭窗口

Copyght 2014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医学检验系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